您现在的位置是:视角 >>正文

币化块链澳的区新银行代行业突围银行引发传统测试资产思考

视角3人已围观

简介在金融科技浪潮的冲击下,老牌银行们终于开始放下身段拥抱新技术了。这不,澳新银行最近搞了个大动作——他们通过Chainlink的跨链协议成功测试了代币化资产交易,这让我想起了当年第一次用手机支付时的震撼感。银行稳定币的"试水"之路说实话,看到澳新银行投资组合负责人Nigel Dobson那份声明时,我不禁莞尔。这位西装革履的银行家谈起区块链技术时的热情,活像个刚入行的加密货币爱好者。他说这次测试是个... ...

在金融科技浪潮的冲击下,老牌银行们终于开始放下身段拥抱新技术了。这不,澳新银行最近搞了个大动作——他们通过Chainlink的跨链协议成功测试了代币化资产交易,这让我想起了当年第一次用手机支付时的震撼感。

银行稳定币的"试水"之路

说实话,看到澳新银行投资组合负责人Nigel Dobson那份声明时,我不禁莞尔。这位西装革履的银行家谈起区块链技术时的热情,活像个刚入行的加密货币爱好者。他说这次测试是个"里程碑",这话倒是不假。要知道就在两年前,这些大银行还在对加密货币敬而远之呢。

测试细节挺有意思:用自家的澳元稳定币A$DC买代币化资产,还搭上了新西兰元稳定币。这让我想起在超市用会员积分换购商品的场景,只不过这次"积分"变成了链上资产。Dobson说得对,他们确实在"测试中学习",这种务实态度值得点赞。

代币化浪潮下的银行转型

作为一个观察金融行业多年的老手,我特别认同Dobson说的"代币化正在改变银行业运作方式"。这可不是空话,想想看:原来需要几天才能完成的跨境支付,现在几秒钟搞定;传统需要层层审批的资产交易,现在可以自动化执行。这感觉就像从绿皮火车突然升级到高铁。

不过有意思的是,就在澳新银行积极拥抱新技术的同时,它的老对手们却在设限。国民银行牵头,好几个大银行都开始封杀加密货币交易所转账,理由是"保护客户"。这让我想起当年互联网刚普及时,也有银行禁止网上支付。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不是吗?

十字路口的金融创新

澳新银行2022年就发行了A$DC,是澳洲第一个吃螃蟹的银行。国民银行后来跟风发了AUDN,现在却又开始限制交易。这种矛盾的态度恰恰反映了传统金融业的困境:既想拥抱创新,又怕风险失控。

在我看来,与其一刀切地禁止,不如像澳新银行这样积极尝试、小心验证。毕竟,代币化资产和稳定币就像当年的电子支付,早晚会成为金融基础设施的一部分。与其被动接受,不如主动参与规则制定。这场金融科技的马拉松,才刚跑了前几公里呢。

Tags:

相关文章

  • 监管变革刻不容缓:一位CFTC委员眼中的加密货币困局

    视角

    坐在华盛顿卡托研究所的讲台上,CFTC委员Caroline D. Pham用她标志性的温和但坚定的语气说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我们不能再对加密货币市场的混乱视而不见了。"这位在监管领域深耕多年的专家,难得一见地表达了自己对美国监管停滞的失望。当"观望"成为习惯Pham回忆起去年的一次环球考察,她的眼神忽然亮了起来。"在新加坡和瑞士,我看到监管者们已经和行业建立了成熟的对话机制。"她边说边摇头,... ...

    视角

    阅读更多
  • 区块链隐私革命的领航者:SECRET重塑加密世界新格局

    视角

    说起加密货币,大多数人脑海中立即浮现比特币和以太坊的身影。确实,这两个巨头占据了太多聚光灯,以至于很多投资者都忽视了区块链领域正在发生的另一场革命。说实话,这种现象让我这个行业老兵感到相当遗憾。想象一下,如果你只关注微软和苹果,就会错过谷歌和亚马逊崛起的故事。透明与隐私的两难抉择区块链技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透明度,这确实是件好事。交易记录公开可查,钱包余额一目了然,这种设计确实增强了网络安全性,也为... ...

    视角

    阅读更多
  • 从DeFi菜鸟到大神:Instadapp的前世今生与未来之路

    视角

    作为一个在Web3摸爬滚打多年的开发者,我最近带领WeDAO团队深入研究了Instadapp这个项目,说实话,这个过程就像发现了一个宝藏。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研究成果和心得,希望能帮助更多人理解这个DeFi界的"瑞士军刀"。初识Instadapp:当DeFi遇上智能管家还记得我第一次使用传统银行APP时的感受吗?各种账户分散在不同的银行,操作繁琐得要命。Instadapp就像一个专为DeFi打... ...

    视角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