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特待香响警需谨向货币港政策风加密林敲钟企业慎看
在近日新加坡举办的Web3 Transitions峰会上,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 Buterin发表了一番引人深思的讲话。这位被称为"V神"的区块链传奇人物用他一贯的务实口吻提醒行业:香港当前的加密友好政策能持续多久,这是每个考虑在此落户的项目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我注意到Buterin的发言特别强调了一个关键点:"现在的友好不代表永远的友好"。这让我想起2017年中国大陆也曾有过短暂的加密春天,但转眼间就变成了寒冬。香港去年10月推出加密货币政策声明,12月通过虚拟资产服务商许可制度修正案,这波操作确实让不少行业人士欢欣鼓舞。但Buterin显然要冷静得多,他用"稳定性的挑战"这个表述,道出了很多业内人士想说又不敢明说的担忧。 作为一个长期观察亚洲加密市场的人,我觉得Buterin的谨慎不无道理。看看香港隔壁的深圳,曾经也是区块链创业的热土,但政策转向往往就在朝夕之间。现在香港对加密企业敞开大门,甚至鼓励银行与加密公司合作,这种友好态度与内地形成鲜明对比。但问题是,这样的"特殊待遇"能维持多久? Buterin很诚实地承认自己"不太了解香港",更不了解"香港与内地复杂的互动关系"。这话说得实在。我接触过不少在香港设立办公室的加密项目创始人,他们最担心的其实不是当下的监管环境,而是这种环境会不会因为某些政治因素突然改变。 记得去年有个做NFT的交易平台,刚在香港租下豪华办公室,结果一个月后就传出监管收紧的风声。虽然最后虚惊一场,但这种不确定性确实让创业者们如履薄冰。Buterin说"很难判断这个问题",我倒觉得这恰恰反映了他对政治风险的清醒认知——在加密行业摸爬滚打这么多年,他太明白政策风向的重要性了。 不过谈话也不全是忧虑,Buterin对亚洲开发者社区的蓬勃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自己在印度、日本、台湾等地看到的研发进展"令人印象深刻",特别是ZK和隐私解决方案的研究热潮。作为一个经常跑亚洲各地区块链会议的人,我完全理解他的兴奋。 就拿上个月台北的开发者大会来说,会场里挤满了研究零知识证明的年轻人,那种技术热情让人想起早期的硅谷。Buterin提到的帕劳也很有意思,这个小岛国正在尝试用区块链重建数字身份系统,这种创新精神确实值得点赞。 说到底,Buterin的讲话给我们提了个醒:加密行业既要把握当下机遇,也要着眼长远发展。香港的政策窗口确实是难得的机遇,但聪明的创业者应该像Buterin建议的那样,多想想"几年后"的事情。毕竟在这个行业,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政策蜜月期能否长久?
政治因素不可忽视
亚洲开发者生态令人惊喜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以太坊站上4700美元,这次真的能破历史新高吗?
- 一位加密老炮的真心话:如何在熊市中嗅到百倍币的机会?
- 800块变29万:一个普通交易员的暴富传奇
- 华尔街巨头与监管机构密谈 比特币ETF迎来关键时刻?
- 比特币市场暗流涌动:一位资深分析师的警示
- 资本市场快讯:加密行业风波不断,价值投资大师芒格离世
- 稳定币安全指南:如何在加密风暴中找到避风港
- 波场TRON迎来里程碑时刻:1.98亿用户背后的去中心化革命
- Arbitrum的突围战:Layer2赛道老大如何应对群雄逐鹿?
- IOTA凭什么突然逆袭?这个低调项目如何实现3000%交易量暴涨
- 加密货币市场观察:我们正站在牛市的前夜吗?
- 币安危机背后:一场令人意外的市场韧性展现
- 惊人发现:社交小平台竟在手续费上碾压比特币!
- 聪明人为何总是在投资市场栽跟头?
- 11月26日数字货币市场观察:比特币与以太坊的交易机会
- 99岁投资大师芒格辞世:这个活得最通透的智者,教会了我们什么?
- 区块链新纪元:Layer2如何重塑公链格局
- 币安交棒后,加密市场的春天会来吗?
- 在伊斯坦布尔,我遇见了未来的思维方式
- 加密货币市场风云再起:ETF竞赛白热化,监管博弈持续升级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