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的血泪陷投贪一个嗔痴教训阱老V里的资圈
作为在风险投资圈摸爬滚打十几年的老司机,我见过太多同行栽倒在人性的弱点上。今天就跟大家聊点掏心窝子的话,说说早期投资最容易踩的三个坑。 很多新手投资人总以为多投几个项目就能分散风险,这想法太天真。我就见过一个同行,一年投了50多个项目,结果连创始人的名字都记不全。更可怕的是,当项目数量超过临界点后,投后管理完全跟不上,投资标准也会不知不觉降低。最后你发现,投了一堆二流项目,平均回报率反而被拉低——这就像买彩票,买100张1块钱的和买1张100块的,中奖概率能一样吗? 去年有个做SaaS的赛道就特别典型,十几家基金扎堆投了30多家同质化项目,美其名曰"生态布局"。结果市场降温后才发现,这些项目不仅没能形成合力,反而因为产品同质化互相踩踏。说到底,这就是投资人贪心的代价。 每次看到一堆知名基金抢着往某个热门项目里挤,我就想笑。2021年元宇宙最火的时候,有个AR项目融资,居然集齐了国内TOP10基金。结果呢?现在这个项目的估值已经腰斩再腰斩。投资圈有个不成文的规律:当所有人都觉得这是个好机会时,往往已经是个陷阱了。 更讽刺的是,这些所谓的"聪明钱"在市场转向时跑得比谁都快。记得有个消费项目,B轮时红杉、高瓴都进来了,结果C轮遇冷,这些大机构第一时间要求创始人降价融资。所以说,与其挤破头去抢明星项目,不如静下心来找真正被低估的机会。 我见过最惨的案例是某基金连续五轮加仓自己早期投的项目,最后血本无归。问题出在哪?早期投资人容易对项目产生"亲爹心态",总觉得自己的孩子最优秀。但早期看项目的眼光和判断成长性的能力完全是两回事,就像幼儿园老师不可能教得了大学生。 2018年就有个惨痛教训。某知名基金在A轮投了个AI公司,之后每一轮都加注,最后一算账,把前面所有成功项目的收益都赔进去了。这样的故事在圈内比比皆是,都是因为投资人放不下执念。 1. 守住能力圈,别为了规模乱开枪。我认识最优秀的投资人,一年就投3-5个项目,但每个都赚得盆满钵满。 2. 远离"名利场",那些挤满大牌基金的热门轮次,往往藏着最大的风险。 3. 学会放手,早期投资人的使命是在合适的时候投进去,而不是一直陪跑到最后。 说到底,做投资就像打德州扑克,真正的高手都懂得:知道什么时候该弃牌,和知道什么时候该All in一样重要。在这个行业里,克制比冲动更难得,耐心比速度更值钱。贪多嚼不烂:分散投资的反噬
跟风必踩雷:明星项目的幻觉
感情用事:过度加仓的陷阱
给投资人的三个忠告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当加密借贷遭遇监管风暴:欧盟该如何应对这场金融革命?
- 10月24日行情警示:警惕主力高位收割,小心接飞刀
- 比特币ETF:投资者的新希望还是过气网红?
- 惊魂一夜!比特币上演旱地拔葱行情 背后藏着什么秘密?
- 10.14市场观察:如何在震荡行情中守住利润?
- 比特币搜索狂潮背后:我们是否正站在投资风口?
- 告别密码焦虑!盯链一键登录让数字资产管理变得如此简单
- MOBOX:当游戏遇上金融,一场颠覆性的冒险正在上演
- 区块链大咖现场爆料:波场TRON凭什么比比特币更赚钱?
- 虚拟现实产业迎来爆发期:10年内市场规模或超2000亿美元
- 美国政府手里的比特币:一场意外造就的加密帝国
- 区块链遇上人工智能:Arweave如何重塑AI可信度
- 重磅!中研资管与X-CAPITAL强强联手 开启数字资产投资新纪元
- 比特币行情观察:蓄力中的猛兽或将冲破40000美元天花板
- 让项目脱颖而出的三把金钥匙:媒体、广告与包装的艺术
- 比特币王者归来:当龙头起舞时,这些小币种竟如此疯狂!
- 八月加密货币市场观察:机构资金加速入场,山寨币异军突起
- 波场TRON用户量创纪录:1.93亿账户背后的成长故事
- 加密货币新纪元:长城云数如何抢占香港政策红利?
- 比特币搜索狂潮背后:我们是否正站在投资风口?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