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视角 >>正文
一场元的0元购价值教训解读0美事件深度
视角66797人已围观
简介作者:Daniel Tan | 来源:MetaTrust Labs | 2023-11-21事件始末:一场本该避免的纠纷最近加密货币圈子里闹得沸沸扬扬的Atomicals Market事件,让我不禁想起那句老话:"魔鬼藏在细节里"。这个本该是普通的技术问题,却因为两家机构的互相甩锅,变成了价值33,000美元的惨痛教训。当事双方各执一词11月21日,Atomicals Market突然发布声明,称... ...
作者:Daniel Tan | 来源:MetaTrust Labs | 2023-11-21
事件始末:一场本该避免的纠纷
最近加密货币圈子里闹得沸沸扬扬的Atomicals Market事件,让我不禁想起那句老话:"魔鬼藏在细节里"。这个本该是普通的技术问题,却因为两家机构的互相甩锅,变成了价值33,000美元的惨痛教训。
当事双方各执一词
11月21日,Atomicals Market突然发布声明,称他们在使用Atomicals Protocol进行ARC-20代币交易时发现了PBST缺陷。但戏剧性的是,三天后Atomicals Protocol就强烈回击,直指问题是Atomicals Market自己马虎大意——他们居然在交易中使用了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SIGHASH_NONE签名方式。
说实话,作为一个在区块链安全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从业者,看到这样的低级失误真是让人哭笑不得。更讽刺的是,同样使用Atomicals Protocol的SatsX平台就完美避开了这个坑,这其中的差别值得深思。
技术剖析:为什么会出现"0元购"?
让我们深入这个价值33,000美元的技术漏洞。问题的根源在于Atomicals Market在PSBT(部分签名的比特币交易)中错误使用了SIGHASH_NONE签名方式,具体交易可以追溯至TX:1623bf2997cde779dd9e0e2c54b5f7f196f36826dcb689e41acd7fff27ec5c93。
比特币UTXO模型科普
要理解这个漏洞,我们得从比特币的基础说起。比特币采用的是UTXO(未花费交易输出)模型,这与我们熟悉的银行账户模型完全不同。想象一下,比特币世界里的每一笔钱都是"活期支票",只有当你兑现(花费)它时,它才会变成新的支票(UTXO)。
PSBT的工作原理
PSBT就像是一张需要多人会签的支票。在正常的Atomicals Protocol交易流程中,卖方应该使用SIGHASH_SINGLE|ANYONECANPAY的签名方式,这样既能保护自己的代币安全,又能确保收到应得的款项。
致命的选择:SIGHASH_NONE
但Atomicals Market却选择了SIGHASH_NONE——这就像给支票签名时,只确认了要支付多少钱,却没写明收款人是谁。结果可想而知:一些"聪明人"发现可以随意篡改收款地址,最终导致了这起"0元购"闹剧。
经验教训:安全不是儿戏
这个案例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1. 协议选择不能马虎:Atomicals Market明明收到了Protocol方的警告,却依然我行我素
2. 测试审计必不可少:这么明显的安全隐患,如果有完善的测试流程本可以避免
3. 专业建议要重视:安全机构的建议往往是用血的教训换来的
好在Atomicals Market承诺赔偿用户损失,至少这是个负责任的表态。但这场风波给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在区块链这个高风险的领域,任何技术细节都容不得半点马虎。
Tags:
相关文章
加密货币江湖:谁主沉浮?
视角说起加密货币这个江湖,真是风云变幻,精彩纷呈。作为一个在币圈摸爬滚打了多年的老江湖,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这个圈子里最受瞩目的几位"大佬"。江湖霸主:比特币这比特币啊,就像武侠小说里的少林派,从2009年诞生以来就稳坐头把交椅。我至今记得2021年4月那会儿,它一口气冲到了6万美元的高位,市值突破万亿美金,简直让人目瞪口呆!我有个老友加雷特·弗罗是区块链顾问,他总跟我念叨:"现在连华尔街那些对冲基金都开... ...
【视角】
阅读更多谷歌云牵手LayerZero:这可不只是简单的技术合作
视角我最近注意到一个挺有意思的新闻:LayerZero和谷歌云突然宣布要搞深度整合。说实话,这个消息让我有点小兴奋,因为这可能意味着Web3基础设施要迎来一波升级了。谷歌云的新角色简单来说,谷歌云现在成了LayerZero生态里的一个"预言机"选择。让我用人话解释下:在跨链交易里,"预言机"就是个验证消息的"公证人",确保A链的信息在B链上准确无误。现在开发者可选的范围更广了,除了原来的Chainli... ...
【视角】
阅读更多当大自然成为数据金矿:企业数据资产化的服务思维
视角每次仰望星空,我都在想:这片浩瀚的宇宙本身就是一座巨大的数据库。从银河系的运行轨迹到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大自然每分每秒都在生成海量的数据资源。这些不是冷冰冰的数字,而是蕴含着无限商业价值的金矿。气象数据的商业启示记得去年看到贵州气象局的一个案例特别有意思。他们把气象数据分成了"原材料"和"加工品"两类,结果发现经过深加工的"服务型数据"反而更受欢迎。这让我想起老家菜市场的场景——新鲜的蔬菜固然重要... ...
【视角】
阅读更多